第34章【大梁帝国】-《唐朝那些事儿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争霸事业逐步走向了成功。朱温曾异常感慨地说:“天降奇人,以佐于我!”但是,朱温有时也刚愎自用,不肯听从敬翔的忠告。在打败赵匡凝之后,

    朱温想乘着刚刚战胜赵匡凝的余威,一举扫平淮南杨行密。敬翔赶忙进谏阻止:“我们这次出师征伐不足一月,就已平定两镇,辟地达数千里,远近闻之,莫不镇慑,应该珍惜这种威慑力,暂时收兵休整,然后再待机而动。”

    朱温一时被胜利冲昏了头脑,一意孤行,结果军队首先在中途遭遇暴风雨的洗礼,当然士兵没有像高尔基所说的那样被洗礼出更坚强的意志来,倒是一个个洗礼的像被霜打了的茄子,士气低落,然后在攻城时又连连失利,大败而归,

    吃了大亏的朱温这时才醒悟过来:不听敬翔言,吃亏在眼前,以后可不能不听话了,不听话是要被打屁股的。朱温本性狡诈,经常猜疑众将,动辄斥骂滥杀,文武群臣对他都很畏惧。

    而敬翔做事却机警多智,他极少在众人面前向朱温进谏,为的是不使他难堪,他注意观察朱温的言谈举止和表情的微小变化,凭此揣透其内心所想。

    有时朱温所做之事有所不当,敬翔便因势利导,予以暗示,朱温也是一经察觉便心领神会,然后必然改正。有时如果朱温指挥部署不太周全,敬翔就设法予以及时补救。

    朱温称帝后,更是对敬翔备加重用,朱温将昔日唐朝的枢密院改为崇政院,任命敬翔为知枢密院事。

    当时敬翔的职位甚至比宰相职权更重,可以先和皇帝议事于禁中,然后再向宰相宣旨施行。

    至于宰相的日常奏请,也要先通过崇政院送达皇上。受此重任后,敬翔更是勤于政务,内外事务无不用心。

    敬翔跟随朱温前后共三十年,从军作战,运筹帷幄,昼夜谋划,自己常说只有在马鞍上才能得到休息。朱温病重时,将敬翔召到床前委托后事,让敬翔将朱友圭逐出京城,出外任职。朱友圭便发动兵变,杀死朱温,自立为帝。

    朱友圭对敬翔非常忌惮,虽然以李振代替他任崇政院长官。但为了使群臣与他合作,还是任命敬翔为宰相,敬翔表面接受任命,但经常称病在家,与朱友圭保持距离。

    当朱友贞看到上书后。一如既往的找来赵岩、张氏兄弟商量,赵岩、张氏兄弟都说敬翔这是在抱怨皇帝,是在发牢骚吐槽,于是朱友贞就不考虑用他了。

    朱友贞命令河阳节度使谢彦章率兵数万前去收复杨刘城。谢彦章,今河南许昌人,从小是个孤儿,他没有在垃圾箱中取暖被熏死,也没有被坏叔叔打残后安置在路边乞讨,而是被好心人葛从周收养,带着他到处打仗。过着刀头舔血的日子。

    葛从周见他聪明伶俐,遂认其为义子,传授兵法,谢彦章尽得其妙。成年后,朱温任其为骑兵将领。当时,梁军称霸天下,贺瑰善将步兵,而谢彦章善用骑兵,一时称为“双绝”。

    谢彦章好诗书,礼儒生。常穿儒服领军,俨然有儒将之气。列阵严谨齐整,就连晋军都闻其名而重之。

    谢彦章不敢轻易挑战,只是建立营垒防守。并且把黄河决堤,以此来阻挡晋军。李存勖听说梁军进攻,再次赶往前线,亲自驾舟测量被梁军淹没阵地的水深,用枪试探,一枪下去都碰不到地面。

    李存勖对手下说:“梁军不想打仗。只想用水来阻挡我军,我们应该涉水去进攻他们,必然大胜。”

    918年六月二十三日,河水大落,刚过膝盖,李存勖亲自率军率先过河,其他各军紧跟其后。谢彦章率军在岸上以逸待劳,晋军无法上岸,只得后退,谢彦章下令士兵下河追击。

    等到梁兵大队人马到了中流,李存勖命令大军进行反击,谢彦章不能支持,连忙向南岸退却,晋兵紧跟其后,冲上南岸。

    梁军大败,死伤不计其数,河水为之变红,谢彦章仅以身免。当天,晋人攻下梁军的滨河四寨。

    经此一战,晋人控制了黄河渡口,谋划大举进犯中原。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