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剩下的推广农具的铁铺,以及贩卖布匹的布铺,几乎都有赵祯的份子。 吕夷简和王曾在听完了赵祯的话以后,心里一个劲的长吁短叹。 他们觉得寇季实在是太聪明了。 大宋朝做生意的人太多了,能落下好名声的没几个。 寇季拉着赵祯一起做生意,即把钱赚了,也把好名声落下了。 无商不奸、为富不仁之类的话,根本落不到寇季头上。 寇季的生意和赵祯的生意是一体的,诋毁寇季做生意是个奸商,那就是在间接的骂赵祯是个奸商。 那还了得? 当然了,吕夷简和王曾心里最大的感触还是羡慕。 同样是当官,别人为了捞钱,那是提心吊胆、脑袋挂在裤腰带上。 寇季就不同,不仅把钱捞了,还不用提心吊胆。 吕夷简和王曾神色复杂的沉默了许久。 王曾突然盯着赵祯,可怜巴巴的道:“官家……多少给国库留一点……国库如今空的能跑耗子……” 赵祯翻了个白眼。 在寇季回京之前,国库确实空的能跑耗子。 寇季回京的时候,带了大量的钱财,不仅偿还了朝廷从一字交子铺借贷的债务,还塞满了国库。 所以国库如今不可能空的跑耗子。 真要是空的跑耗子,那赵祯就该杀人了。 “官家……” 王曾见赵祯只翻白眼不说话,又呼喊了一声。 赵祯见王曾也是一片公心,心就软了。 “罢了罢了,寇氏在汴京城,以及华州的所有铺面,万象楼扑卖,扑卖所得充入国库。” 王曾一愣,“万象楼不是……” 不等王曾把话说完,赵祯就打断了王曾的话,“万象楼的招牌,好不容易竖起来,好不容易让大宋上下所有的人认可,就没必要废弛。 朕回头会将万象楼并入到一字交子铺。” 王曾原本想说,寇府既然已经将万象楼交给了朝廷。 那就暂时没办法用了。 但听完了赵祯的话以后,他缓缓闭上了嘴,只是直直的盯着赵祯。 赵祯见此,猜倒了王曾的心思,他叹了一口气,道:“你别看着朕了,朕既然答应了将寇氏在华州和汴京城的所有铺面充入国库,那就不会食言。 万象楼算是一字交子铺买的。 随后朕会让一字交子铺拿出一笔足以买下万象楼的钱,充入国库。” 说到此处,赵祯顿了一下,继续道:“寇府的田产、以及其他各地的铺面,朕随后有大用,依照此前的规矩,暂时将它们全部挂到国库里。 但不能发卖,也不能擅动。 一切照常运行。” 赵祯费尽心思收了这么多地和铺面回来,就是在为以后的文制革新做准备。 他自然不可能将田产和铺面充入到国库里去。 真要充入到了国库里。 下面的人一准会动歪心思。 要知道,朝廷一般出售抄没的田产、房产、铺面,卖出去的价值倒是不低,可是承保上来的数字绝对低的吓人,充入国库内的钱财会更少。 所以赵祯只是将田产、房产、铺面挂靠到了国库,但不让国库掌握。 目的就是为了杜绝有人从中谋取暴利。 王曾听到了赵祯的话,没有言语。 吕夷简沉吟着道:“官家,如今挂靠到国库名下的田产,已经有两百多万亩了,加上寇府的,可就三百多万亩了。 官家要这么多田产做什么?” 寇氏的田产不多。 可曹氏的田产却不小。 曹氏世居真定府,乃是大宋驰名的大户,真定府几乎成了曹氏的自立地。 加上曹氏在其他地零零碎碎制版的田产,曹氏占据的田产的数量相当庞大。 若不是赵祯在具体数字承保到朝堂上之前,暗中消化了一部分,又明面上赏赐了一部分给有功的将士,恐怕承保到朝廷的字数会更加庞大。 赵祯在清楚了曹氏庞大的家业以后,就更加坚决的想要改文制。 曹氏一门是如此。 其他的名门望族呢? 恐怕一个赛一个的厉害。 大宋大批的田产,掌控在这些有免税权力的人手里,每一岁得流失多少税收。 又得有多少百姓会因此被饿死。 赵祯听到了吕夷简发问,淡然一笑,“到时候吕爱卿就知道了。” 吕夷简见赵祯不肯坦诚相告,也没有追问。 他只是感叹了一句,“寇季敛财有道,短短十数年,就积累了如此大的家业。我大宋恐怕没几个人能比得上他。 他若是能成为我大宋的财相。 那我大宋自此以后,恐怕就不用再为钱财发愁了。” 赵祯和王曾听到了吕夷简这话,皆是一愣。 他们一瞬间就明白了吕夷简话里的意思。 吕夷简是在套话,也是在暗示赵祯。 赵祯几乎是明打明的告诉了吕夷简、王曾、张知白三人,他会留下寇季。 张知白在知道了此事以后,果断给寇季让出了位置。 吕夷简现在说这话,就是在试探赵祯,会不会动他的位置,让寇季接替他。 同时也在暗示赵祯,寇季非常适合为国谋财,掌握大宋财政。 而财政,并非民政。 只掌财政的话,可没办法出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。 赵祯听懂了吕夷简话里的意思,笑眯眯的道:“吕爱卿言之有理。” 吕夷简躬身一礼,没有再多言。 王曾看着二人,若有所思。 就在赵祯准备让吕夷简和王曾回政事堂去办差的时候。 陈琳匆匆进入到了资事堂。 “官家,御史大夫等一众官员在宫外求见。” 赵祯略微愣了一下,疑问道:“何事?” 陈琳急忙道:“据说是因为西伊郡王府、燕山郡王府、东阳郡王府,三府派遣家丁仆人在汴京城内闹的太过分的缘故?” 赵祯略微皱起了眉头。 王曾沉声问道:“可是因为他们在汴京城里争抢匠人、读书人和商人的缘故?” 陈琳点了点头。 吕夷简阴沉着脸道:“种世衡三个人也太过分了。为了繁荣自己的封地,在汴京城里大肆搜刮匠人、读书人和商人。 他们将匠人、读书人和商人们抢走了。 汴京城需要匠人、读书人和商人的时候,去哪儿找?”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