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81章 科举-《带着宝藏复大明王学军》


    第(3/3)页

    还有就是这个科举考试制度。

    人家是按照惯例来的,依旧给学子们以上进的机会,开科取士。

    但是却不考八股文章,却考什么策论?

    当时有人就提出了反对的意见,这与理教不和。

    结果谦虚的摄政王,接待了这个反对者的代表,仅仅一句话,就驳的这个代表哑口无言。

    “科举考试从隋唐设立,他们考的是八股吗?他们考的就是治国理论,才有了隋唐盛世,才有了唐宋八大家。而进行了8股考试之后,你看看现在这么长的时间,几百年下来,还有隋唐灿若星辰的贤臣能臣吗?还有唐宋八大家,那样的杰出的政治英才,杰出的大文豪吗?”

    于是这个代表,就羞愧的用袖子掩住了脸面,狼狈而去。

    一切都在尊寻古理,按部就班,但一切又都是那么的似是而非,让人说不出来的诡异。

    但真要是凭良心坐在暗夜里自思,似乎这样走下去,大明才能真有光复的希望。

    但究竟是变好了还是变坏了,大家只能拭目以待了。

    既然要开科举取士,这个主考就非常关键了。

    有一些大臣们开始蠢蠢欲动,他们不想再让摄政王出风头,不想再让这个王学军的势力无限的膨胀下去,无限制的压制皇权。

    所以选择一个不是王学军的人,而是按照正统,忠于皇上的人做主考,才是最关键的。

    不要以为这是小题大做。

    按照正常的规矩,一届主考,点选上来的人才,就都是这个主考的门生。

    天地君亲师。

    只要一日为师,终生为父。

    你这一辈子的身上,就都落上了老师的这个标签印记,一荣俱荣一损俱损。政治风波里,你想抹都抹不掉。

    所以这些门生,就终其一生,为自己的老师的想法而奋斗。

    在这里,就不能有什么政治的正确,只有门户之见了。

    如果这次摄政王,做了主考,那么这一场新朝的第1次科举,选拔出来的人才,就一定是未来影响几十乃至上百年朝局的主力。

    于是那些守旧的大臣,为了压制王学军,便提出了一个足够压制他的人选——刘宗周做主考。

    对于刘宗周,这个在当时已经名冠天下的人物,王学军也只能捏着鼻子认了。

    因为这个家伙的名声太大了,是这个穿越人士绝对不能抗衡的。


    第(3/3)页